合力傳承羅家寶表演藝術 時間過得飛快,粵劇成功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已達十年。在社會上頗有影響的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的一衆會長們, 日前在聚會中回顧了羅家寶(蝦哥)表演藝術的傳承工作,心情十分振奮!大家都說到,“申遺”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在傳承工作上做出成績,而羅家寶正是國家級的“非遺”傳承人之一,并于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榮獲了“廣東省首屆藝術終身成就奬”,所以一講粵劇的傳承,就少不了提到羅家寶精湛的表演和獨樹一幟的“蝦腔”流派,我們都感到重責在肩。 研究會會長張錦錫說,研究會成立已十七年,一直都沒停止過對羅家寶表演藝術的傳承工作,羅家寶作為研究會的永遠名譽會長,他自己也帶頭做,研究會的成員又聯結不少粵劇界的同行一起做。 在二〇〇九年的十一月,就有一場慶賀粵劇“申遺”成功的“羅家寶名劇名曲展演”在廣州中山紀念堂隆重推出。晩會從羅家寶的名劇《柳毅傳書》、《紅梅記》及《夢斷香銷四十年》中分別擷取選段以三個章節獻演,登臺的有倪惠英、姚志強、麥玉清等名家以及李江林、劉建科、郭建華等羅家寶的愛徒;而羅還親自上場,與梁耀安、彭熾權、歐凱明三位名家輪唱《再進沈園》,成了最大的亮點。晩會連粵劇大師紅線女和廣州市老市長黎子流也出席了,并讚此為傳承的“大動作”! 多年來,研究會在廣州及省內各地組織的有關專場共有約三十場(不久前就舉行了題為“蝦腔群英聚羊城”的晩會),還召開過不止一次的“羅家寶藝術研討會”和群衆性很強的“蝦腔演唱大賽”。研究會還編寫出版了羅家寶的“自傳”(即《藝海沉浮六十年》專書),論文集《羅家寶的蝦腔藝術》及《羅家寶粵曲集》上下冊,并印製過多款羅的視頻和音頻資料…… 至于近期,研究會又將有演出活動,即于十月二日聯同東莞分會舉行“蝦腔藝術傳承夜”專場;另還將聯同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和廣東粵劇院籌建一個羅家寶藝術系列的“資料庫”,如能成事,就更有利于傳承研究工作的展開。 潘邦榛 來源:澳門日報 |
- 上一篇:畢彼特谷新片《星際任務》
- 下一篇:《“葡”出個味蕾》教整美食